大部分理事对于旧时工匠工具感到陌生,纷纷在试用古人留下的智慧工具。左起为刘梨成、陈延新、刘财兴、黎永威、梁乾强、梁振河、陈再安、廖汉芳及梁富耀。 古人的智慧造就今日的幸福! 走过99年岁月的雪隆建造行,有着先贤早期南来马来亚讨生活,按照中国工匠始祖鲁班设计工具及建造法则,设计出的各式工具,这些都是现代人难得一见建造工具。 雪隆建造行成立于1918年,初期设立目的,不外是为中国南来同胞提供联络处,协助他们落脚及谋工作。 墨斗又称线墨,传为鲁班发明,作为木工弹线的工具,在泥、石、瓦等行业中为不可或缺之工具。如今还有许多小建筑商使用墨斗弹线,较摩登大公司则以雷射器械测量。 在雪隆建造行活跃了大半辈子的监察长廖汉芳告诉接受《》访问时说,以前中国难找吃,许多人身上只带条毛巾就卧船数星期到来马来亚讨生活。 “那时先贤为了帮助同行在东南亚找工,兴起在苏丹街大树头食摊立建造行联络所,互助同乡找工。三行佬来马无着落,都会到联络所求助。” 他说,许多三行工具也是在找到工作后才购买,有的则按照鲁先师设计与法则自行在大马打造,方便建屋锯木等,这些早年先贤使用工具,如今收藏在会所,作为文物记录。 记者在雪隆建造行会长梁振河、副会长梁乾强、总务林再安、国英文书刘佑展、交际刘财兴、陈延新、调查梁富耀、理事刘梨成的带领下,仔细参观该会留下的工具,当中包括许多50岁以下理事不曾见过的建造工具。 这包括相传以鲁班发明为模的锯子、墨斗及刨子等,辅助建造,彰显老祖宗的智慧。 梁乾强(右起)在陈再安的帮忙下,向刘财兴示范父亲留给他的钻孔工具;只要固定好位置,即可轻松拉动中间的木杆,是没有电钻时代的好帮手。 鲁班先师神龛200年历史整修会所不改原貌 雪隆建造行早年在半山芭购置会所时,也以中国建筑风为主打,过去多年,历届理事都保留其古色古香的设计,让建造行更具特色。 会所的桌椅、壁橱等装设充满古早味,特别是建造行供奉鲁班先师的神龛是先贤早年从槟城恭请回雪隆,该神龛迄今已有200年历史。 梁乾强指出,鲁班先师是建造行始祖,从事该行业者,早期入行一定会拜祭鲁班先师。 早年由先贤购置太岁椅及茶几,充满古色古香,椅背还印有“建造行”三字体,并以传统榫卯方式接合而成,不用一根钉子却稳固让人使用多年。置放在茶桌上的投币电话,是80年代初,常见于茶室的电话,外人若要借用电话,就得投币付费。 在大马鲁班庙不多见,只有槟城有一间。 该行也有许多字画,包括中国国民党创办人兼革命家孙文(孙中山)的照片与文墨。廖汉芳指该行先贤追随孙中山的政治理念,所以该行也收集了孙中山照片及恭贺该行创立13年的贺词。 梁振河指出,有不少识货之人曾要求会馆出售一些旧桌子、椅子等旧家具,惟该馆都不卖,并会持续保留先贤早期创会时,留下的景貌。 “会所过去有进行过数次修整,但都维持原有风貌,不想刻意变得摩登而失却中华建造色彩。” 基于该会空间有限,目前不考虑设文物馆,但所有的建筑工具都置放在玻璃橱柜供观赏,也欢迎民众到了参观。 建造行先贤是支持孙中山政治理念一分子,早年有会员趁着雪兰莪建造行创设13周年庆,特邀孙氏撰写祝贺文,深具历史价值。 刨子工具以往机械不发达,任何木板打磨、刨光过程都使用不同尺寸的刨子进行,如今有电刨,工作变得轻松快速。
独家报道:潘丽婷 摄影:黄亮晖